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2017的文章

有榮耀的冠冕為他存留- 張保羅牧師紀念文

圖片
  張保羅牧師紀念文                           台北忠孝神召會   陳盛煊 牧師 2017/10/10              九月底在竹南神召會的   line 群組中發現吳得坤長老的一則訊息 ; 他說, 我們所敬愛的張保羅牧師已在 9 月 22 日星期五下午安息主懷。這個消息讓我感到震驚,畢竟是太快了。         認識張保羅牧師是我在初中 (1956) 的時候,那時我住在竹南,每個星期六晚上都有參加青年團契的聚會。有一天,忽然發現有一個穿高中制服,戴高中帽子的學生跑來聚會。後來才知道他叫張雄泰。       初中畢業以後,我前往台北師大附中就讀高中。從那個時候開始,因為功課忙碌,也就很少有張雄泰的消息。有一次, 我曾經從就讀的台北醫學院跑到浸信會神學院去閒逛,偶然看見了張牧師在教室中上課,我就向他揮揮手,沒有想到他突然從教室跑出來和我寒暄又握手。後來保羅牧師告訴我,當他回到教室時, 還被老師說了一頓,怎麼可以在上課的時候亂跑到外面去。當時也是保羅牧師和美女師母戀愛的時期。         1970 年戴佩真教士由竹南前來台北牧養遷居台北的台灣神召會會友,並借用柯周月鳳姊妹親戚的仁和幼稚園,成立中崙佈道所。中崙佈道所後來改名為中崙神召會,並於 1974 年 8 月按立剛自浸信會神學院畢業的張保羅為牧師。記得當時保羅牧師就和新婚的美女師母住在 1973 年 買入位於台北市忠孝東路三段 251 巷小禮拜堂 ( 36 坪 ) 的小房間裡面。現在看起來,實在是非常的刻苦,不過保羅牧師夫婦卻甘之如飴,為主擺上。 1978 年 6 月保羅牧師隨從父母全家移民前往美國,總共在台北的教會服事了七年。後來中崙神召會改名為忠孝神召會。   ...

爸爸,您要下車了嗎?再見了!

圖片
爸爸,您要下車了嗎?再見了!再見了! 父親於 12 年前安息主懷 。 謹以當時所寫短文(2005/10/17),再次於父親節時,表達對父親無限的追思。爸爸,謝謝您。(2017/8/8) 「人生就像一個人搭上一列火車。有人在起站上車,有人在中間上車,先上車的不一定先下車,但總是有人上上下下,但是到了終點,每一個人都必須下車。」         父親在走完了人生的八十六個年頭之後,比我們先下車了,而我們仍坐在車上。前面的旅程,父親再也沒辦法陪我們了。雖然說,信耶穌的人是安息在主的懷裡,有一天我們也可以在主耶穌的榮光中再相見。但是,突然失去了父親,心中不時湧出一鼓莫名的傷感,就好像生命中失去了某件珍貴的東西,那種東西是我們曾經擁有過又相當珍惜的東西。         記得那是我七歲那年,父親由一個可以喝醉,可以發大脾氣的人,在相信耶穌之後,變成一個滴酒不沾,仁慈忍耐的精神象徴。在我幼小的心靈中,那是一次永不忘懷的驚訝。還記得在那段赤著腳走一公里路上小學的日子裡,父親幾乎每個星期日的上午,都會用腳踏車送我到教會的主日學,然後才到鎮上的店裡去。今日,我能夠因為和父親有相同的信仰,而渡過人生的風浪,過著充滿平安、喜樂的豐盛人生,這大概是父親送給我最好的禮物吧!         回顧父親的一生;因為孝順,順服祖父的安排而和母親結婚,也因為孝順,順服祖父的安排而替兄長還債,反而使自己背負大批債務。祖父臥病那兩年,父親白天要照顧藥房的生意,晚上還要陪在祖父的床邊睡覺,奉伺湯藥、更換排泄物,因而操勞過度,健康亦自此大受影響。今天,我們兄弟姊妹十個家庭,可以有極佳的向心力和對父母的孝心,相信是受到父親身教的影響。       自從父親信主之後,每日勤讀聖經、禱告,他真心奉行聖經的教訓,生命就有了極大的轉變,一生中雖受過欺騙和親人的背叛傷害,他都以基督的愛來寬容,赦免對不起他的人,因此,他常活在平安和喜樂之中。          有一次,我參加竹南神召會的主日崇拜,司會的弟兄要父親禱告,沒想到他一開口禱告,聖靈就大大做工,許多人因此流眼淚,而我是其中之一。一九...

中港陳永郎古厝

圖片
中港陳永郎古厝   位於竹南鎮中美里五鄰西門十六號(中港慈裕宮西南方五十米處),佔地千餘坪,係一幢純粹中國傳統四合院式建築。座向西南,有前落、後落、䕶龍、前庭、中庭。正身為馬脊形屋頂,全部建材使用福州杉、簷樑、窗戶雕刻精工細緻,已有二百年歷史,屋前的河流據說從前帆船可駛入,並載運貨物到外地。西元1935年大地震時,屋瓦略受損壞外,其餘完整如故。尤以庭園廣闊、花木扶疏、景物幽雅。宅內正廳懸掛「沙隄大義」匾額,兩旁楹聯: 「守古老之家風忠君愛國,敦後來之恒業讀書耕田」。   正位奉祀祖先牌位,兩壁懸掛祖先遺像,其下懸掛詩畫,神前擺下擺設頂下桌,兩旁放置太師椅,是典型的傳統式佈置。這幢本鎮頗俱規模、碩果僅存的古厝。後來因子孫搬出外地,以致乏人管理保養而前落倒塌,西元一九九四年古厝全部拆除,土地出售給建商建宅,僅留木柱的石墩仼人憑弔而已,實為可惜。(網路參考資料) 我在此出生,從小在古厝遊玩長大。記得小時候,常和宗族內同年齡的小朋友在中庭中玩彈珠、橡皮筋、紙牌等。甚至從外面撿回來敲成圓形的瓦片,或者撿到的龍眼子、橄欖子都成了我們的玩具。小時候也常和鄰居的小朋友到屋前的小河游泳,為了怕弄溼衣服回家會被媽媽罵,因此大家都是脫光衣服游泳的。游泳中有時會摸到骨頭。後來,祖父告訴我,漳泉火拼的時候,死亡的屍體,曾經被丟入河內,築成橋樑,壯丁踏屍而過。 曾祖父來台不過百多年,何來兩百年的古厝?也是從祖父那邊得知,原來古厝是蓋在艋舺,屬大戶人家的大厝,因開馬路而被拆除,因此先人出資將材料購回,並於中港地方重建。後來再加蓋前座和左右廂房,而成閩南五間厝規模。前座和小河間有ㄧ大片草場,兩邊種有高大的榕樹和尤加利樹,當時是我們童年爬樹和乘涼的地方。 原以為後代族人眾多,要大家簽字賣屋應是不可能。沒有想到竟然有人出來推動,將古厝全部拆除,土地出售給建商建宅,祖先要是地下有知,應該也會搖頭嘆息吧?如果,陳永郎古厝可以成為老人安養中心或中港歷史文物博物館,不但對地方有貢獻,子孫後代亦可回來憑弔先人,那該有多好!(2017/08/01) 後落宗祠的匾                           ...

2017台灣沙堤大義陳氏宗親會

圖片
先祖陳永郎遷台歷史回顧 原籍:福建省泉州府惠安縣十都仙童普沙格鄉隔巷底大義堂。 我們祖先皆自建帆船,從事大陸和台灣間貿易。 民國前三十年(1881),陳永郎帆船於大安港外海遇暴風雨而沉沒 。幸游泳上岸,遂投靠中港陳春源宗叔,寄食門下,並為其工作。三年後與宗叔養女(林紅枣)成親。                                                                      陳永郎(源永)                                                                       林紅枣 後陳永郎與蕭厝鄉人合股經營貿易公司,但因不識字而被合夥人騙。因此,立志要給子孫念書。當時陳俊10歲,陳池6歲,陳炎4歲。 正準備讓孩子上學之際,適逢日清戰爭,清朝戰敗,割讓台灣與日本。 日本尚未領台之前,台灣各地土匪猖獗,陳永郎託人將家眷由新竹香山港送回沙格鄉。本意久居,然三年後,故鄉發生鼠疫(黑死病),不得已再次攜眷回台。 當時陳俊12歲,進入媽祖宮內之公學校念書三年,父親要其協助工作而退學。 陳俊15歲時,在父親與人合夥的商號「聯源」內(位於媽祖宮前)擔任帳房兼會計。 陳永郎再次與與沙格宗親三人合建帆船「陳長順」,載貨500擔,專營浙江、上海、台灣貿易,生意順利。 陳永郎於民國前八年過世後, 「陳長順」號帆船則租給人經營。才第一次出船,就在苗栗後龍港外,因暴風雨而沉...

亦師亦友---永懷黃德修敎授

圖片
亦師亦友 --- 永懷黃德修敎授     過去一段時間,常從黃德修教授的電子信箱中收到他寄來的的人生哲理或其他實用的文章,有時我也會與他分享我的感動。但是,在他過世前一段時間,突然沒有收到他寄來的電子郵件,此時心中就有一股不祥的感覺,果不期然,不久就收到黃德修教授已不幸於 2017 年 6 月 18 日因肝癌復發病逝於台北聯和醫院仁愛院區。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黃教授的典範,將永遠的留在所有他的學生和同事當中。 和黃教授認識要從學生時代說起 ; 黃教授教學認真,而且脾氣也非常得好,不常在學生的面前發脾氣。但是在學生當中卻流傳著一句話,就是 「 黃教授要請你去喝咖啡了 ! 」 。原來這是黃教授對學習上有問題的學生特別關愛的一種方式。雖然在學生時代,我並沒有機會去喝黃教授的咖啡,但是喝咖啡這件事卻幫助了許多同學,能夠在病理的課程上更加的專心,可說黃教授用心良苦。     畢業以後,我被分配到陸戰隊服務了 1 年 10 個月,之後又進入了榮總的外科 、 放射科,然後才回到北醫附設醫院的內科。除了離開學校的那幾年的時間,後來的時間就一直和黃教授有非常好的互動,可以說亦師亦友。     黃教授是一位非常認真的老師,也完全沒有架子。在每一次附設醫院的消化系內外科聯合討論會上,黃教授在病理上面的解釋和建議,常給我們臨床科醫師非常有用的診斷依據。他在教學上實事求是 、 諄諄善誘的風格,也給以後為人師表的我們一個典範。    後來,我因部立雙和醫院的需要,轉往中和從事醫療工作。也常常從視訊上面看到附設醫院的討論室中有幾位老教授都準時的坐在前面,其中一定有黃教授的身影。    1995 年 7 月 4 日日本國立山口大學第一內科沖田極教授前來台灣,為我帶來了醫學博士學位證書。學校特別為沖田教授安排學術特別演講,當時黃教授也高興的來參加,並且向我祝賀。 黃教授 1999 年 4 月 18 日從學校辦理退休,我當時擔任附設醫院的醫療副院長,很榮幸地代表潘憲院長致贈紀念品給黃教授。 當時真的有點捨不得黃教授的退休,不過後來發現黃教授退而不休,仍然風雨無阻地參加了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