偽裝的苦悶

偽裝的苦悶 

  若果我們只安於成為平凡,那麼我們便無須開口,也無需思想,沉默的陰影便會把我們化為最平凡的人。從出母腹的第一天開始以至於死亡,我們將無視於這世界的理想,也不會去追求那些填不飽肚皮的「玩意兒」。「生活」便會佔領我們的一切,一切也是為了去生活。我們將會把那些「撈什仔」的「主義」、「苦悶」、「心靈空虛」等都丟到垃圾桶裡。

  然而,人自生下以來便有一種空缺,自我無法完整化的致命傷,尤其是一些受過高等教育的年輕人,這種空缺在加大,在擴展。他們無法安於生活,無法只為了生活而存活,更不能忍受平凡的折磨。

  由於當代年輕人生命無形的饑渴,於是這些無法「生活」的年輕人的「熱情」便為每個國家帶來了許許多多的問題。他們追求每一種新鮮的主義,他們反對每一件他們不了解而別人反對的東西,他們急於填滿他們所謂的苦悶,於是他們標新立異,行為放蕩,甚至於有的人以暴力去換取短暫的滿足,去脫離生存的恐懼。

  今日,在我們四周的青年人不也是一樣嗎?上學期,我在中國時報上看到司陽先生的一篇方塊文章,說:「多次和正在大專院校求學的青年朋友聊天,發現多數人開口苦悶,閉口苦悶,彷彿一肚子辛酸,一身委屈。他們反對傳統,崇尚現代,對存在主義更是視若神明。因為崇尚現代,因為有無限的苦悶,所以就行為放肆,目空一切,墬落得近乎到引火自焚的境界,真是十分可怕。」。

  到底我們對所反對的傳統了解多少呢?看過了那本最傳統化的聖經嗎?大多數的「不平凡」青年都會搖搖頭的,再說,那種已被神化的存在主義,到底我們了解多少?大多數的人只是一窩風,跟著別人的屁股,買一本「尼采」,一本「沙特」,於是「存在」便天天掛在口邊,對於「存在主義」的根本精神,根本茫然無所知。

  說實在的,以這一代知識的加增,苦悶倒是必有的現象,只是青年們又崇拜這、又反對那的盲從現象只是一種偽裝。這樣他們才能發現自己同別人是一樣活著的,一樣的活得不平凡。

  今日足以填充青年人苦悶的唯一方法並不是什麼「現代化」,什麼「流行牌」,就是讓青年人找回自我,找回那種有感性的靈魂。

  存在主義先河齊克果,在其一八三五年八月一日的日記裡說:「我要了解自己,了解上帝希望我去做什麼,去發現一個對我為真的真理,去發現那我為之生為之死的理念。」。
  這是個答案,每一個青年人若能夠了解自己所以存在的真正意義,那麼有什麼是不能解開的苦悶呢?
  若果你願意,「聖經」- 這本被遺忘的真理,可以給每個人一條永不苦悶的路。而我們也可以因此保守自己的存在。

(1970/09 北醫團契刊物- 拇指山下第 6 )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主恩永偕

有榮耀的冠冕為他存留- 張保羅牧師紀念文

我的顯微鏡故事